2024年中国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来源:乐鱼电竞    发布时间:2025-04-17 14:24:52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2022C038-1,2023C035-4),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RC),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葡萄专项(CARS-29)

  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1位 。在过去5年间,我国蓝莓产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具有低冷温或无冷温需要量的常绿品种的推广应用,使果实的成熟期大幅度提前,改善了果实品质,扩大了市场销售规模;基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蓝莓的种植方式,扩大了种植区域。蓝莓生产开始从单纯扩大栽培面积、追求高产的数量型向提高果实品质、优质优价的质量型转变。

  本研究根据全国各地的调研数据、种植企业和蓝莓销售商提供的数据,比较了2020—2024年全国蓝莓发展变化,总结分析了我国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特征和发展的新趋势,并对我国2025年蓝莓产业进行预测,旨在为我国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蓝莓种植企业和种植者提供参考。

  我国蓝莓栽培分为基质设施栽培、土壤设施栽培、基质露地栽培和土壤露地栽培4种栽培方式,其中,2024年设施栽培总面积约2.44万hm 2 ,总产量28.88万t,设施生产栽培面积和产量最高的是云南,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0 933 hm 2 和16.48万t;其他依次为辽宁、山东、四川和广东,设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6 300 hm 2 和5.5万t,2 150 hm 2和 1.65 万 t,2 000 hm 2 和 2.4 万 t,1 100 hm 2 和1.3万t (表2)。

  利用我国从南到北不同生产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海拔天气特征情况的差异,常绿品种、南高丛品种和北高丛品种与设施和露地生产相结合,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全年 12 个月蓝莓鲜果生产的目标。云南全省和四川攀枝花等干热河谷地带蓝莓果实成熟期为1月至6月和8月中旬至12月;西南的贵州、重庆、四川的北部地区蓝莓果实成熟期为5月中旬至6月;长江流域蓝莓果实成熟期为5月中旬至7月;胶东半岛露地生产蓝莓果实成熟期为6月初至7月中旬;辽东半岛露地生产蓝莓果实成熟期为7月;长白山产区蓝莓果实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北方日光温室生产蓝莓果实成熟期为2月至5月(图1)。

  2020年以前,我国种植的蓝莓品种,基本上与国际上主栽培品种一致,北方品种以“都克” “蓝丰” “北陆” “瑞卡” “蓝金”为主,南方产区以“奥尼尔” “密斯梯” “雷戈西” “灿烂” “园蓝” “梯芙蓝” “绿宝石” “珠宝”为主(表3)。最近5年,随市场对果实品质要求的提高、蓝莓品种对各个产区的适应性表现和生产实践,各个产区的蓝莓品种结构一直在优化。其中, “都克”由于可避开雨季的早熟、果大、果实成熟集中,易采收、果实甜、品质佳、市场行情报价高等优点,成为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露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占胶东半岛种植培养面积的70%以上和辽东半岛种植培养面积的 50%以上; “利伯蒂”由于果大、品质佳和区域晚熟的优势成为辽东半岛露地生产的主流品种,占种植培养面积的25%以上; “北陆”以其连续丰产、种植容易、易防寒和抗寒性强等优势,一直是长白山产区的主导品种,2024年种植培养面积占70%以上。而果实较软、成熟期在雨季、果实品质较差、市场行情报价低,曾占胶东和辽东半岛蓝莓种植培养面积80%以上的“蓝丰”品种和其他不适宜品种被逐渐淘汰。南高丛品种中, “雷戈西”和“密斯梯”以其丰产、适应能力强、果实品质佳等特点成为南方产区露地生产的主导品种; “奥尼尔”虽然果实品质佳,但存在产量低、裂果严重、栽培适应性差、树体早衰和死亡等问题,栽培面积年年在下降。 “雷戈西”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也是近 5 年胶东半岛地区极受欢迎的一个主导品种。

  2020年以前“比洛西”是我国栽培的唯一一个常绿蓝莓品种,但由于果实较小、市场销售价格低等原因,在我国始终没被广泛推广。最具常绿品种特征的“优瑞卡”,2020年一经上市就对我国蓝莓产业产生了“地震”式的影响,其果实超级大、硬、脆、甜的品质特征,颠覆了市场对蓝莓果实品质的认知,特别是结合基质栽培,实现早熟、丰产(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品种和栽培方式的2倍以上),鲜果销售价格和单位面积种植效益是传统品种的3倍以上,引领了我国云南和北方设施生产蓝莓种植的第 2 次高潮,种植培养面积疯狂扩张。2022 年, “优瑞卡日升(L25)”极早熟,果实硬、脆、极甜和具有浓郁花蜜香气,以及“阿拉娜(L11)”与“西班牙42号”果实极大、极其丰产、适应性极强的优点快速成为替代“优瑞卡”的常绿蓝莓品种。

  具有突出果实品质特点的常绿品种,开启了我国蓝莓种植的一个新时代。近3年,北方产区的设施生产、云南全省和四川攀枝花与西昌新增种植培养面积90%以上为常绿品种。近5年,在我国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 “优质优价”的市场形态倒逼种植生产蓝莓品种的更新换代。 “德雷珀”品种由于果实成熟期集中、容易采收、果实大而均匀、硬、鲜食品质佳和晚熟的特性成为长白山区和辽东半岛地区露地生产近3年和引领未来15年的主导品种。特别是基质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使蓝莓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更为容易。

  3. 1. 1我国历年蓝莓鲜果进口量、进口额及价格我国蓝莓鲜果自2012开始进口后,持续上升到2019年的2 2045 t 。2020年以后呈波动上涨的趋势,2022年达到 42 850.75 t后,2023年下降到29 587.938 t (表4)。进口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云南产区高质量的国产蓝莓鲜果提前到2月,填补了2020年以前8月至翌年2月没有国产鲜果的空档。进口的国家由2019年的9个,下降到2020年以后的5个,其中,秘鲁和智利用南半球冬季生产鲜果的优势成为中国排名前 2 位的蓝莓鲜果进口国家。以2023年为例,从秘鲁进口25 054.86 t,占全年进口量的84.67%;从智利进口4 529.039 t,占全年进口量的15.31%。2020年以前,智利一直是我国蓝莓进口量排名第1位的国家,但智利鲜果生产是12月至翌年3月,与我国云南和北方温室生产的蓝莓鲜果冲突,因此,进口量年年在下降,由 2019 年的 10 621.961 t,下降到 2023 年的4 529.039 t,下降了57.37%。而秘鲁发挥8—11月我国没有蓝莓鲜果生产的优势,填补我国市场空白,进口量快速上升,跃居我国蓝莓鲜果第一进口国。

  历年蓝莓鲜果进口平均价格变化较小,基本上维持在约10美元/kg(表6)。不同国家进口价格不相同,进口量较小的加拿大、赞比亚和美国,进口价格高于进口量大的秘鲁和智利,但由于所占比例极小,对市场行情报价影响有限。进口量较大的秘鲁,2022 年以前平均进口价格差异较小,但2023年和2024年明显高于智利。其根本原因也是由于智利进口鲜果与国内生产鲜果竞争,而秘鲁生产鲜果补充了国内9—11月鲜果市场空白。

  3. 1. 2我国历年各月蓝莓进口量和进口价格2020—2024年,我国蓝莓各月蓝莓进口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口量从每月批量进口,逐渐下降到 5—6月最低,7月以后开始逐月上升,到 11 月或 12 月达到全年最高点。以 2023 年为例,1 月进口5 994.1 t,2月1 905.0 t,3月2 123.8 t,4 月 快 速 下 降 到 402.1 t,5—6 月 均 为 0,7 月191.7 t,然后快速上升到8月的1 666.7 t,11月达到最高峰5 294.7 t (图2)。

  历年各月蓝莓鲜果进口平均价格变化基本趋势:1 月开始价格较低,3—4 月上升,5—6 月下降,8—11月上升(图3)。整体来看,各月进口平均价格变化差异不大。仍以2023年为例,1月进口平均价格为6.99美元/kg,2月为6.92美元/kg,4月8.89美元/kg,7月8.19美元/kg,然后缓慢上升到11月的9.6美元/kg和12月的10.50美元/kg。

  3. 1. 3我国历年蓝莓出口量、出口额及价格我国蓝莓鲜果自2020年首次出口俄罗斯,至2024年发展到出口12个国家或地区,出口量从2020年的113.189 t逐年上升,截至2024年6月的2 314.003 t(表7)。2024年仅半年时间,出口量比2023年全年翻了1倍以上,凸显出我国蓝莓鲜果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出口量最多的是俄罗斯,其次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出口主要以俄罗斯、东欧国家、东盟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仅少量出口日本。

  总出口额从 2020年的 35.265万美元上升到2024年 6月的 2 197.991万美元。出口额最多的仍然是俄罗斯,其次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表8)。

  我国蓝莓鲜果出口价格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平均价格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 3.116 美元/kg 上升到 2024 年 9.061 美元/kg;二是出口不同国家价格差异较大,以俄罗斯平均价格最低,而东盟国家如新加坡、印尼等价格较高。以 2024 年为例,出口俄罗斯平均价格为5.929美元/kg,而新加坡为9.887美元/kg (表9)。

  3. 2. 12024年国内鲜果市场批发价格国内鲜果市场根据果实横径分为6 个等级:12+,15+,18+,22+,24+和 28+,果实越大,销售价格越高。以2024年1—4月上海批发市场“L25”品种为例:12+规格销售价格为 70~110 元/1.5kg;15+销售价 格 85~150 元/1.5kg;18+为 170~240 元/1.5kg(图 4)。24+规格以上很少走批发市场销售渠道,大部分作为特级超大鲜果电商销售,销售价格超过300元/1.5kg。

  品质决定销售价格的“优质优价”在2024年的蓝莓鲜果市场销售中得到充分体现。成熟期不同,品种和品质不同,价格差异极为显著。从整个销售季节 1—7 月价格走势来看,1—4 月价格处于高位,其中 2 月中旬价格最高,然后波动式缓慢下降,4 月中旬迅速下降,然后维持相对平稳价格,6月初断崖式下降,维持相对平稳的价格后,7月中旬价格反弹。以2024年上海批发商业市场15+规格为例:具有早熟特性的常绿品种销售价格远高于晚熟的南高和北高品种。早熟供应市场的常绿品种中,品质最佳的“L25”销售价格为85~150元/1.5kg, “F6”价格为60~145元/1.5kg,“L11”为 60~140 元/1.5kg, “西班牙 42 号”为 85~140 元/1.5kg,“ 优 瑞 卡 ”为 80~145 元/1.5kg,而果实较软,品质较差的“珠宝”价格仅为 65~110元/1.5kg;晚熟供应市场的长江流域生产的南高品种和北方产区生产的北高品种中,品质最佳的“德雷珀”价格最高,为70~75元/1.5kg,然后是“雷戈西”,价格为 50~70 元/1.5kg, “绿宝石”为50~70元/1.5kg, “瑞卡”为55~60元/1.5kg, “奥尼尔”为40~50元/1.5kg,而“蓝丰”仅为40~45元/1.5kg(图5)。

  3. 2. 2不同市场销售价格全国不同批发商业市场蓝莓鲜果销售价格略有差异。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同期内全国市场最受欢迎的“L25”和“L11”品种22+规格为例, “L11”品种以北京和上海批发商业市场价格较高,分别为 130~190 元/1.5kg和 125~190 元/1.5kg,广 州 批 发 市 场 较 低,为130~170 元/1.5kg; “L25”品种则以上海市场最高,为 175~240元/1.5kg,广州市场次之,为160~230元/1.5kg,而北京市场最低,为160~215元/1.5kg(图6,图7)。

  3. 2. 3国内蓝莓鲜果市场历年各月销售平均价格根据惠农网对全国电商平台 2018—2024年统计各月蓝莓鲜果销售平均价格的数据来看,全国蓝莓鲜果销售价格:1—4 月价格处于高位,5 月以后开始下降,6 月底和 7 月初达到全年最低点,然后逐渐上升,10 月初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又开始逐渐下降(图 8)。另一个明显的特征:随着年度产量的增加,蓝莓鲜果销售价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呈现上升的趋势。2024年1—10月,10个月平均价格为95.2元/kg,比2023年同期的72.3元/kg增加了31.67%;比2018年同期平均价格的68.4元/kg增加了37.07%。2018—2023年,每年各月蓝莓鲜果销售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85.6 元/kg,84.6 元/kg,67.7 元/kg,84.9 元/kg,99.7元/kg和92.0元/kg。2022—2024年,销售价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大果、甜、硬、脆和香气的常绿品种供应市场,对市场行情报价的提升。

  2020年以后,我国蓝莓生产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居全球第1。根据国际蓝莓协会(IBO)2023年统计报告,2022年,我国蓝莓总面积为7.764 1万hm 2 ,比第2位的美国(4.208 4万hm 2 )高67.19%,第3位以后依次为秘鲁、智利、加拿大、波兰、墨西哥、乌克兰、西班牙和南非;总产量为 52.531万 t,比第2位的秘鲁(29.967万t)高52.53%,第3位以后依次为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波兰、乌克兰和南非(图9)。

  随着消费市场对蓝莓鲜果品质要求的提高,“优势品种,优势产区,优势品质,优势价格”四优理念下的蓝莓区域化种植得到充分实践 。云南2024年栽培面积比2020年增加了186%,总产量增加了510%;辽宁设施生产栽培面积2024年比2020年增加了 75%,总产量增加了 214%(表 1);长江流域由于高温高湿,影响果实品质,春季倒春寒频发,影响坐果和产量,冬季低温不能够满足常绿品种对温度的要求等坏因,近5年来,栽培面积增加缓慢、停滞或急剧下降。2024年长江流域的上海、重庆分别比2020年栽培面积下降了20%和53%;长江流域其他省份虽然栽培面积增加,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趋于停滞或呈下降趋势;黑龙江、广西、海南和西藏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均一下子就下降;2020年以前贵州位居全国第1位,2024年比2020年种植培养面积仅增加了5%,总产量仅增加3%。

  随着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蓝莓基质栽培以其生长速度快、早期丰产(种植第2年丰产)、水肥管理标准化、机械化等巨大优势,成为中国近5年和未来蓝莓种植的主要方式。2024年,全国蓝莓设施生产中,基质栽培面积占设施生产总面积的79.36%。其中,设施生产栽培总面积第1的云南,基质设施栽培占比100%;北方传统日光温室设施生产的辽宁、山东及江苏,新增设施生产多数为基质栽培,2024年各省基质栽培面积占设施生产总面积的占比分别是52.9%,6.98%和55.56%。长江流域各省(市)和陕西、广东等省,新增蓝莓设施生产基质栽培面积为100%(表1)。近3年,北方产区的长白山、山东地区露地蓝莓生产也开始采用基质栽培。

  蓝莓基质栽培有着非常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生产管理要求技术水平高、对栽培技术容错率低、肥料单一(果实品质比土壤栽培差)、长期栽培(5年以上)根系生长受限导致的树体急速衰弱和产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在土壤酸性、疏松、透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条件上,如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部分生产者建议采用“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相结合的方式种植,即采用基质栽培的管理和修剪方式培育成大树,第2年土壤种植,实现当年种植,当年丰产的目标。

  设施栽培具有提早成熟、防止自然灾害(防冻害、避雨、防风、防冰雹、防紫外线日灼)、提高鲜果商品率(保持和增加果粉,减少裂果)等优势,成为中国近5年蓝莓种植的主流。2024年,全国蓝莓设施生产的鲜果比例为 94.44%,远高于露地生产 50%~60%的水平。全国设施生产总面积占比由2020年的4.88%提高到2024年的25.45%。2020年以来,发展最快的云南新增种植培养面积中,超过90%为设施生产。

  常绿品种由于需冷量低(100 h)或无需冷量,在云南等具有夏季低温(15 ℃)的地区,能够完全满足花芽分化的要求,实现8—9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的目标(图1)。结合促早熟技术(短日照、修剪和水肥控制),特殊品种如“西班牙42号”和“L32”,可以提早到8—9月果实成熟。与没有常绿品种种植的2020年以前相比,果实成熟期从每年4月提早到前一年的8月。常绿品种、南高丛品种和北高丛品种结合我国从南到北不一样的区域天气特征情况和种植方式,实现了蓝莓鲜果的全年供应。

  截至2024年6月,我国共申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475件,其中国内育种机构337件,国外育种机构148件;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认证158件,其中,国外育种机构 56件,占比 35.44%,国内育种机构102件,占比64.56%(图10)。国外蓝莓育种机构有怡颗莓公司(Driscoll′s,Inc.)、美国秋溪农场苗圃有限公司(Fall Creek Farm andNursery,Inc.,USA)、美国贝利蓝莓有限公司(BerryBlue LLC.,USA)、美国佛罗里达基金种业公司(Florida Foundation Seed Producers Inc.,USA)、美国德瑞斯克草莓联合公司(Driscoll Strawberry As⁃sociates Inc.)、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基金公司(TheUniversity of Georgi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USA)、山蓝色果园企业有限公司(Mountain Blue Or⁃chards Pty Ltd.)、纳瓦拉植物股份有限公司(Plan⁃tas de Navarra S.A.)、比萨贸易有限公司(BisaTrading Pty Ltd.)、日本绿产株式会社。我国蓝莓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开始于2006。杂交育种涵盖了北高丛品种、南高丛品种和常绿品种三大类型。持续开展蓝莓育种工作的科研单位有吉林农业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国内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和参与蓝莓育种工作,如:安徽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森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蓝美股份有限公司、日照禾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参与蓝莓育种为我国蓝莓新品种的创新和快速示范推广增添了新的活力。

  自2023年以来国内育种单位培育的新品种开始在生产上授权使用并推广,主要有大连深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侠女” “启明星”;安徽紫约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紫约3号”,日照禾沃农业和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禾沃 1 号” “禾沃3 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培育的“辽蓝513”“辽蓝503”,吉林农业大学培育的“都瑞”。国内蓝莓新品种的创新与推广,初步打破了国外蓝莓品种对我国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限制的“卡脖子”技术。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未来3~5年,我国蓝莓品种将出现井喷式爆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替代过去和现有的国外品种,成为中国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动力。

  5. 1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创新与蓝莓品种的专利化与授权化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

  2016年以来,跨国企业Driscoll′s、Costa、Hor⁃tifruit、Composol、Planasa、Agrivision等国际浆果生产巨头陆续在我国云南投资,大规模种植蓝莓。国外跨国企业在中国种植蓝莓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蓝莓品种的专利化和授权化种植,除了企业自身种植之外,主要是依靠授权种植户品种使用权,并提供种植技术、管理标准、品质管控、鲜果分选、贮藏包装、品牌建设和市场销售服务方式大规模扩张,并形成了专利品种授权、种植户封闭管理、产品全部回收、同一品质衡量准则、同一品牌和统一市场销售的垄断性经营方式。

  虽然我国申请和获得蓝莓品种授权的数量高于国外育种机构,但由于育种亲本资源的缺乏,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能够与国外优良品种抗衡或超越的蓝莓优良品种。尤其是常绿品种,2020年才进入我国,育种工作更为滞后。蓝莓品种知识产权的壁垒,使我国蓝莓生产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国内大型种植企业只有两种种植方式:一是接受国外专利品种高额收取专利费前提下的授权种植;二是种植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小的低端传统品种。因此,加强我国蓝莓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创新是当务之急,实现蓝莓品种的专利化和授权化成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0年以前,我国提早成熟供应市场主要是北方产区的日光温室设施栽培,种植北高丛和南高丛品种可以在4月果实成熟上市,而低冷温或无冷温需要量的常绿品种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格局。云南地区采用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投资较低的连栋大棚,可实现2月果实成熟的目标,采用促早熟技术,特殊品种如“西班牙42号”可以提早到前一年的8—9月成熟。

  北方日光温室生产种植常绿品种果实成熟期与云南产区基本一致,2月开始上市。但北方日光温室投资是云南连栋大棚的3倍以上,而且面临冬季增温、管理费用高、温室内高温高湿导致的灰霉病危害、低温导致的坐果不良等一系列问题,与云南产区相比劣势明显。蓝莓的花芽分化需要2个最基本的条件:低温;短日照。云南地区6—8月温度不高于15 ℃以下的低温条件,能够完全满足常绿品种花芽分化的要求,因此,短日照处理可以提早到前一年的8—9月果实成熟。而北方地区6—8月是夏季,缺少低温条件,短日照处理很难实现提前成熟,而且还面临花芽分化不良、树体早衰等风险。

  鉴于以上分析,建议北方日光温室不与云南“争早”,而是发挥优势“抓晚”,即日光温室种植常绿品种,采用越冬休眠修剪方式,实现云南地区优质常绿品种短缺的4—5月果实成熟,供应市场的“错季生产”,不仅仅可以填补全国市场4—5月优质鲜果短缺的空档,而且还极大降低冬季升温的管理成本,高温、高湿的灰霉病和低温导致坐果不良的风险。全国蓝莓市场实践证明,全年任何时期的优质鲜果均能轻松实现高价位市场销售。

  5. 3以“优质优价,高效种植”为原则的设施“区域化”生产将成为中国蓝莓发展的主要趋势

  5. 3. 1设施生产将成为未来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我国蓝莓露地栽培生产中,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成为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的因素。长江流域的倒春寒,长江以北产区果实成熟期连续降雨、局部地区的冰雹灾害,北方产区的越冬冻害慢慢的变成了我国蓝莓生产中的主要危害。云南产区露地生产也面临秋季大量二次开花,越冬期间的瞬时低温导致严重的坐果不良和产量与品质下降。采用设施生产是解决以上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而且鲜果商品率比露地生产可以提高30%以上。云南产区设施生产方式还具有防止日灼和由于紫外线过强导致树体生长缓慢的作用。因此,2020年以来,我国主要产区新增种植面积中90%以上为设施生产,并成为中国未来蓝莓生产的主要趋势。近3年,长白山产区和辽东半岛产区利用设施避雨、防雹栽培也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5. 3. 2产区区域化和品种区域化蓝莓喜冷凉气候,生长季节高温对生长、结果不利 ,果实成熟期高温会导致果实变小、树体衰弱。以胶东半岛产区为例,果实成熟期气温持续30 ℃(最高可达 42 ℃)的日照地区, “都克”品种果实直径≥1.8 cm的大果比例仅约为10%,而果实成熟期气温40%。果实成熟期温度条件不仅影响果实的大小,还对果实的风味品质影响极大。 “优瑞卡日升”在果实成熟期气温较低(多数10 ℃)的云南产区,含糖量17%,而在果实成熟期持续高温(30 ℃),且昼夜温差小(10 ℃)的广州产区,含糖量14%。

  基质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解除了蓝莓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的限制,气候因素成为规划蓝莓“区域化”生产的主要条件。气候相对冷凉、生长季特别是果实成熟期没有持续高温、昼夜温差大,降雨量适中且分布均匀等条件作为我国蓝莓生产“区域化”种植的主要依据。李亚东 于2000年曾根据我国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将我国蓝莓生产规划为“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华南产区”六大产区。经过20余年的生产实践与优化,结合各地区的气候条件,我国蓝莓生产可以规划为云南与四川干热河谷地带、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长白山4个“优势产区”。

  (1)云南与四川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冷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随着海拔高度多变,能够满足不同蓝莓品种类型对低温的需求,特别是夏季15 ℃的温度,能够满足常绿品种花芽分化,实现蓝莓提早成熟。设施生产、露地生产与常绿品种、南高丛品种和高海拔地区的北高丛品种相结合,基本上实现了从8月至第2年12月全年供应鲜果的目标。这一优势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蓝莓生产的“最佳优势产区”。根据产区的海拔和气候条件来确定栽培品种,云南产区:海拔2 000 m的高海拔区域选择“雷戈西”和“德雷珀”设施栽培。

  (2)胶东半岛产区: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和江苏连云港北部的赣榆区。作为我国最早蓝莓产业化生产的区域之一,胶东半岛湿润、温和、日照充足、冬季无严寒,不需要越冬防寒,土壤为砂壤土,酸性,疏松透气,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依然是我国目前蓝莓北高丛品种的主要产地和优势产区之一。在此产区内,露地生产果实成熟期为6月初至7月中旬,也是云南产区6—7月鲜果较少和东北产区鲜果尚未批量上市的空档期。胶东半岛产区蓝莓设施生产由于秋季进入低温时间较晚,日光温室栽培果实成熟比辽东半岛产区约晚15 d。此产区建议设施生产栽培品种为“F6” “优瑞卡日升(L25)” “阿拉娜(L11)”,露地生产品种为“都克” “德雷珀”和“雷戈西”。

  (3)辽东半岛产区:主要包括大连、丹东、本溪、鞍山、营口和抚顺。辽东半岛产区的日光温室设施生产,建议发挥地域优势,以4—5月供应市场鲜果为目标,露地生产以6月底至7月中旬供应鲜果为目标,填补胶东半岛露地生产鲜果供应末期和长白山产区尚未大量上市的市场空档期。设施生产选择“F6” “优瑞卡日升(L25)”和“阿拉娜(L11)”;露地生产品种选择“都克”和“德雷珀”。

  (4)长白山产区:主要包括白山市、延吉市、通化市、敦化市和辽源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全国范围内,长白山产区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区域晚熟”优势。该产区内由于冬季严寒、加温成本高等问题,不宜采用日光温室生产,而是发挥晚熟优势露地生产,实现7月中旬至8月中旬供应市场鲜果的目标。根据过去20余年生产实践,建议品种为“都克” “德雷珀”和“秋韵”。

  5. 4发挥“资源属性唯一性”的优势,打造我国具有全球产品竞争力的蓝莓品牌

  分析全球蓝莓种植格局,我国云南地区随海拔高度变化可以适应几乎所有蓝莓品种类型的种植,日照充足,降雨量相对较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和昼夜温差大的全球唯一的气候条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优质蓝莓鲜果的“最佳优势产区”。我国北方独创的大面积种植蔬菜作物和果树,如葡萄、桃和草莓等的日光温室略加改造即可满足蓝莓的生长结果需要。发挥这些“资源属性唯一性”的优势,以立足国内需求,扩大出口市场为目标,打造和培育我国在全世界内具有竞争力的蓝莓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