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 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来源:乐鱼电竞 发布时间:2025-04-19 04:08:45 自2022年以来,全国已完成医药、能源、工程等多个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2025年以来多个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完成重组更名,化学加特别整理汇总化学相关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供大家参考。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13年通过验收,同年评估优秀,2018年评估良好。实验室围绕光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开展持续深入的科学研究,定位新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及下一代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侧重共性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原创性发现并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领域涵盖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与器件、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与器件、光纤及玻璃材料与激光器件、生物光电及成像诊疗等。 实验室汇聚了我国光电领域的核心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83人,其中正高职称64人,副高职称9人,现任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马於光院士。经过十年建设,已建成一支高层次人才聚集、年龄结构符合常理、青年人才不断涌现的多学科交叉、紧密合作的核心研究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青14名、长江特聘教授7人、万人计划5人、“973”首席及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负责人7人、青年长江2人,优青9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实验室8人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材料领域近年超过十分之一的高被引科学家是本实验室的固定人员。实验室培育和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引进团队、2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 实验室承担了15项国家科技部和基金委的重大科研任务,总经费5.16亿元,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三项(均结题优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六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一项成果入选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5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实验室在科学源头创新方向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学术成绩,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增强了我国在新型显示、绿色照明、智能光伏等基础与前沿学科领域及其产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验室正倾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引领和支撑我国光电信息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华南工学院相关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2年华南工学院开设全国第一家橡皮工学专业和全国第一批硅酸盐工学专业,1958年开设属于全国第一批的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专业、高分子化工和化学纤维专业,1959年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子陶瓷专业。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材料科学研究所。199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成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2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2020年成立光电材料与器件系,形成了学科更完整、总实力更强的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6个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系、光电材料与器件系);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光电材料与器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前千分之一(2024年5月0.122‰);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7年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入选第二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个专业学位类别:材料与化工(硕士、博士)、电子信息(博士);4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重点专业,含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类全英创新班、材料类创新班)、功能材料(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材料。学院目前在读学生共325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82人,硕士研究生1172人,本科生1499人。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288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人,正高106人,国家级人才50人,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1)、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19人、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优秀青年人才26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等。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9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十几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与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出国(境)进修学习或合作研究近百人次。 学院教学育人条件优越,近5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共拥有教学和实验室面积约3.8万平方米,完备先进的教学与科研仪器设施约2.6万台,总价值约8.11亿元,能够充分保障各层次学生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和全面的综合素养培养。 学院科研实力与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奖励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6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7项等)。2018-2023年, 学院发表三大索引论文约10259篇,申请专利2450件, 授权2130件,经费16.75亿元,各项科研成果位居学校前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直秉承优良学术传统,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在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材料专业人才。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在为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材料领域教育与研究机构”而不断努力,必将为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进步与产业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2024年6月17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靠环保吃环保,茂名生态环境局原局长李康被“双开”!问题严重,细节惊人! 胡金秋绝平超时!青岛险胜2-1广厦夺赛点 韦瑟斯庞30+9孙铭徽17分 ESG Weekly 前高通高管任小米芯片平台部负责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4亿吨